《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生门》的导演陈为军曾经拍摄过著名的艾滋病家庭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这部片子让他获得很多国际大奖,但他依然淡淡的说:“我的哲学就是我的生活”、“选题在你一公里范围内”。正是这样的态度和视角,让他的作品从小切口里透露出大的价值观。
《生门》讲述了发生在医院妇产科里四个家庭的故事,第三方角度的全程跟拍,让事实发生的过程鲜活而透彻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手术台上命悬一线的夏锦菊,冒死也要保住子宫,从头至尾只有父亲陪伴;家境贫苦的陈小凤怀了双胞胎,高血压加上胎盘前置,面临早产难产的危急情况,丈夫被巨额的生养费所困扰,借钱、抵押房产和借高利贷成了这个家庭最后的希望;已经拥有两个女儿的产妇曽宪春,拼死也要生个男孩;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产妇李双双,在优生科建议引产,妇产科建议保留孩子的情况下,面临着人财两空和良心的拷问,在道德和社会法则夹缝中,那些镜头下的人正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一、选题:小切口与大社会
真实的表现客观世界是非虚构影响的第一要义,纪录片生门立足于妇产科这个大家熟悉的地方,为社会大众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缩影。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社会记忆被世人所遗忘,然而非虚构影像叙述则是纷繁世界里最真实的记录方式,声音和画面带来的表现程度直击人心,影像叙述真实而有力的讲述着不同时期的社会故事,非虚构影像是记录是见证,承载着不同时期的社会记忆。《生门》选取了妇产科这个切口,在真实和隐私之间窥探社会,窥探人性。陈为军导演拍摄生活题材纪录片《请为我投票》正是讲述了小学生班级选举的故事,越小的切口,越能剖析的透彻,手术台和讲台一样好比使折射人生和社会的三棱镜,以小见大,可见一斑。
二、人物设置:从家庭折射社会
《生门》在歌颂生命与母爱的同时,更加注重跟当下社会问题的结合,真实的力度使纪录片犹如一面镜子,审视着我们的生活。四个不同家庭的人物折射出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故事也是人生。
著名纪录片学者张同道说:“我们看过故事片,不缺故事,但是却不好看,因为没有生活;而很多纪录片不缺生活,却依然不好看,因为没有故事。而生门是二者的结合。”真实的故事,有的是比剧情片更多的戏剧性,更大的震撼力,小人物身上的真实比英雄主义角色更贴近现实,更直击人心。
拼命生子的夏锦菊,让我们看到了男性角色的缺失,以及浓厚的父爱;为医疗费发愁的陈小凤家庭让我们看到了目前医疗制度的不完善和金融问题;为是否保留孩子而犹豫的李双双家庭让我们看到了金钱和良心,以及社会法则的矛盾;拼命生子的曽宪春,在价值态度上无疑捕捉了受众的关注。
三、剪辑:把真实的事件当故事讲
剪辑师萧汝冠谈到,在和导演沟通时一拍即合,他们要像白居易一样作完诗给不认识字的老太太听,让没有受过电影训练的人走入电影,被故事情节所牵引。
在剪辑中他们强调了故事化倾向,善于制造悬念,将故事停在观众最吊胃口的时候就收,上一个人物的情感要很有机的堆叠给下一个人,彼此有相承的呼应关系,要么并列要么碰撞,就像在片中特意对于李双双和夏锦菊的对比:在李双双纠结生不生,丈夫害怕人财两空之时,对比剪辑夏锦菊冒死生孩子;陈小凤的家庭虽然贫穷,但陈小凤的丈夫日夜守护在陈小凤床边,陈小凤的哥哥为陈小凤的手术奔走借钱,曾宪春的家人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母子平安,而李双双的家属受困于高昂的救治费用和婴儿先天畸形之间,在是否继续治疗婴儿的选择中犹豫不决。
在单个情节的表现上,同样把控了紧张的节奏从而制造悬念,片中最惊心动魄的情节莫过于夏锦菊的剖宫产手术,这种惊险感大多来自剪辑营造的悬疑张力。交叉剪辑制造了平行呼应的效果,手术前镜头里的每个人都谈笑风生,在稍后医生和夏锦菊在手术室内冒着生命危险做出保留子宫的决定时,剪辑师插入了一个夏父微笑的镜头,此时夏父对手术室内女儿生命垂危的情况毫不知情,悬疑张力由此凸显,塑造了手术的紧张感,增加了整个纪录片的故事化倾向,对于非虚构类作品而言,在真实的基础上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让观众走进作品,感受真实的力量。
四、社会问题与社会记忆
个人的力量或许无法改变社会的问题,一部电影也不可能去改变现存制度的缺陷,但至少我们能以爱之名,真正的去珍视生命的诞生,去珍惜我们的所爱之人,而不是将生命沦为自我的私欲之门。社会问题的存在有其身后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不同的时代背景给社会留下了独有的记忆,在社会中聚焦现实问题,社会记忆不仅是记录与见证,也是给生活的思考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