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综合新闻

产科故事一个妇产科医生眼里的生育故事

来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14
我在产科病房见过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比如单独二孩政策放开以后,有一个年纪蛮大的温州妇女,大约40来岁,因为前面生了两个女孩,一直想要男孩,就来生了第三胎。
还有一个生二胎的产妇,我记得也很清楚,是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产妇,做的剖宫产。从医学角度讲,我们一般不建议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生孩子,毕竟遗传概率很大。但这个家庭,经济条件和文化层次比较低,观念也比较传统,因为一胎是女孩,家里非常希望要个男孩,同时国内对患有精神疾病的妇女生育并没有严格限制,所以她最后还是生下来了。
不过这样的案例并不多,一般都是从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的地区过来的。其实三孩政策还没有放开的时候,政策对三胎也比较宽容,选择三胎的家庭,一般都有离婚重组家庭的背景。
现在三孩政策已经正式放开了,但从一个产科医生的角度,现在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生不生三胎,而是能生到第二个孩子的家庭就已经很少了。我们在医院里能看到,在二孩政策放开后的第四年,也就是2019年,每个月的分娩量就慢慢从300多下降到200多,到2020年,已经下降到100多了。今年的个别月份,已经连100个都不到了。
从医学的角度,35岁以上属于高龄产妇,现在的产妇,不少人生第一胎时就已经接近高龄了,恢复两年后,再生二胎会比较困难,而且产后出现后遗症概率更大,产后身体也更难恢复,很多顺产二胎的妈妈基本上都会出现一咳嗽打喷嚏就漏尿,甚至子宫脱垂的问题,需要及时做盆底肌修复,产后到医院做电刺激治疗,在家也要在手机里下个G动,坚持跟着做凯格尔运动,帮助产后松弛的盆底肌重新恢复弹性。
单亲妈妈与她们的权益
我是在正式工作过后,开始关注到非婚妈妈的问题的,因为医院每年都会接受一些没有丈夫的产妇。跟她们接触多了我会发现,她们的生活比主流的产妇更受影响,包括生育保险,孩子的出生证或户口问题,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便。
现在最主要的是享受不到生育保险,而一般情况下,生育保险是单位提供的,可以用来报销一部分生育费用。这意味着,和主流的产妇相比,非婚妈妈从检查到住院到最后生产的费用,几万元全都要自己承担。而她们的家庭原本就比普通家庭的经济收入少,相对而言会比较困难。对那些真的因为经济问题没办法支付生育费用的非婚妈妈,我们作为公立综合医院,当然并不会拒绝接收,一般最后也有妇幼保健所的资金帮她们支付一部分。但这毕竟属于救济补助,我一直觉得,如果有跟普通产妇一样的直接福利政策保护这一群体,或许会更好。
另外,比如现在医学界比较提倡顺产,无痛分娩技术也在2019年就普及了。但无痛分娩的一般需要额外花费一笔钱,大约5000元左右。无痛分娩的费用不能在医保里报销(事实上生产的所有费用都不能在医保里报销),只能走生育保险报销,所以对不能领取生育保险的非婚妈妈来说,无痛分娩又是一笔额外的花销。
《机智的医生生活》剧照
我们接触的非婚妈妈一般分两种,一种是产妇原本有婚姻,但在怀孕期间分开了;另一种是有相对固定的伴侣,但年纪太小,还无法领结婚证的。如今活跃在大众媒体的单亲妈妈,大多都是经济和精神独立的女性,主动选择不领证,甚至连伴侣都没有,这样的单亲妈妈反而比较少。
在接收的非婚产妇里,我至今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外地过来的18岁女孩,未婚先孕。虽然我们帮她完成了生产,但其实她是没有能力支付生产费用的。她面临的情况比较复杂,来的时候没有家人,只有一个从外地赶来的男朋友,男朋友还没有钱,孩子的生物学父亲则是产妇的前男友。
这个孩子虽然生下来了,但最后还是夭折了,因为孩子出生时才三十几周,算早产儿。早产儿一般都需要转到儿科医院进行后续抢救,费用非常高,可能一天就需要上万块钱,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这名产妇根本没有这样的经济能力,只能放弃。当然,他们本身也不是很想要这个小孩,因为真的没有经济能力。
另一个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子宫破裂的非婚妈妈。她有男朋友,但没有结婚,她应该是好不容易怀孕了,但因为之前做过一个子宫肌瘤切除的手术,导致她子宫上有个疤痕,在生产时突发子宫破裂,小孩在肚子里死亡。这名产妇的男友,按她的说法,年纪比较大,快40岁了,但他其实从来没出现过。她的家属也没有出现,我印象里,她最后是自己给自己的手术签字的。